电动三轮车

| 把商机网放到桌面上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电动车商机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篷车业八大痛点,你躺枪了吗?

篷车业八大痛点,你躺枪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3  浏览次数:1658

2017年,对于中国篷车业而言,虽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痛点着实很多。前有电动车行业巨头企业纷纷试水生产篷车,篷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后有部分中小型企业不断倒闭、不断被淘汰。

上有各地不同时期的限行禁行政策,下有全国各大行业展会,篷车大有占据行业展会半壁江山的趋势...


痛点1:“篷车智造”亟待提升

篷车在电动车制造格局处在一个三明治的格局中,新能源、低速四轮车企通过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引进、体制的创新,实现高端回流。电动两轮车企,用积蓄了二十多年的生产经验技术,借用互联网+,转向开始研发智能产品。而篷车企业没有政策支持、没有主动权和主导权,篷车产业所拥有的就是强烈的刚需市场,大量的消费需求让篷车崛起的同时,也过早的让篷车进入了低成本的挤出效应,挤到什么程度呢?

互联网+、智能化、工匠精神、众筹模式、共享经济统统与篷车无关?篷车成了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老年代步车的代名词、甚至是残疾人用车的代名词。而当下,伴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消费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智能化、人性化、高端化,篷车制造亟待升级。

痛点2:关键核心技术因原创而发展缓慢

“都是原创惹的祸”,我国集成电路以2300亿美元进口、汽车发动机基本靠进口,工业机器人所需减速器、侍服电机依赖国外,在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上是产学研用脱节。而篷车制造却一直在走中国原创的道路,包括电动两轮车,没有外来技术引进,篷车企业摸着石头过河,走的道路何其艰难。

这也就是篷车之所以一直处在低端化的地位的真正原因,我们看到很多的创新技术,都是科技系统在玩这个东西,钱也没少投入。但是里边没有企业家精神,没有中国原创;政府被呼吁投了一个多亿的项目,最后可能大都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以失败告终。

与那些高大上的科技项目引进所不同的,篷车完全是国产化,而且是更加国民化,迎合了普通百姓的基本出行需求。从改装、手工打造、量产、规模化生产,篷车人真正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党和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篷车造型创新、舒适体验创新、安全出行创新、科技应用创新,一年一大步,经过5年的积淀,目前已经发展了六代产品。


2013年(第一代):简易塑料篷三轮车,通过电动三轮车加装塑料篷改进

2014年(第二代):简易铁皮+圆管框架支撑篷三轮,也称为简易篷三轮

2015年(第三代):铁皮带造型+门缝带黑白密封条,被称为三轮篷车

2016年(第四代):变频矢量电机+全包内饰篷三轮,个别厂家称为高端篷车 

2017年(第五代):半冲压成型钣金件+智能应用系统,智能车型

2018年(第六代):带造型的半冲压钣金结构+技术创新应用的高端电动篷车


痛点3:质量水平不高

篷车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的发展速度,五年来,篷车产品市场保有量达到300万辆。因为消费群体不断变化需求,倒逼篷车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原本的更新换代产品周期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篷车企业每半年甚至每个季度就有新品推出。新品迭出,这也是篷车在行业展会上的份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盲目追求更新速度、攀比更加花哨的外观,造成了急功尽利、粗制滥造。篷车新品迭出的乱象,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如同饲养厂让肥猪出栏,本来一两年能培育的猪肉,三个月就出栏,可想而知篷车产品质量水平会如何?!

篷车产品质量水平严重滞后规模的增长,行业标准缺失,安全保障不足。认证作用不强,监测服务支撑不够,目前,排在比较低端的状况也是必然现象。

痛点4:品牌竞争力不强

土生土长的篷车知名品牌企业数量不多,竞争力不强。篷车行业没有龙头企业引领,门槛低,鱼龙混杂,低端制造,恶性竞争,靠打价格战、靠抄袭、靠模仿。

电动两轮车经过二十年的市场竞争,江湖分割已成定势,比如四大品牌优势明显,比如上市公司也有那么一两个、比如35家骨干企业2017年1-8月产量已达到884.96万辆、雅迪产量达300.29万辆...篷车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显而易见。


痛点5:产能过剩

篷车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完全是行业自我造成的,怨不得别人。曾经有一段时间把产能过剩它归结为高能耗、低端的产业,比如80年代纺织、钢铁的调整,壮士断腕。这些企业在诸如上海等大中城市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大很大。可以说,我们去产能的很多项目,有不少企业是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过剩产能是指很多的运用需求无人去做,篷车企业原本就土生土长在县级地区,大都在当地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本不该归结为高能耗、低端的产业。当然也正是因为有强烈的市场需求,篷车企业才盲目扩大再生产,人为因素造成了产能的过剩。


痛点6:成本快速上升

篷车制造业成本快速上升,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交通运输成本、物流成本、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我们的制造成本过快。另外,实体经济得到的金融各行业的支持太少了一点。篷车经济粗放的东西太多了,要调整的东西太多、太多...


痛点7:环保

中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伴随着2016年“史上最严环保法”出台,2017年“史上最严环保检查”如约而至,可见政府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2017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环保年”。

环保严查倒逼各大企业纷纷通过转型升级寻求突破点,践行环保生产。篷车产业在环保年与其遭遇了一场“劫难”,一场“倒闭潮” ,不如说遭遇了一场“洗礼”,“三无企业”得到了净化,强者恒强,篷车企业未来或将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痛点8: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力度不够

制造业的问题,表面上是看制造业的问题。工业时代结束以后,在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应该从全价值链来考虑制造业的问题。广义上的制造业包含着研发创意一直到最后生命周期,不只是指中间一个环节。不能说没有加工点的一个制造企业就不是制造企业。

篷车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里面有很多空白点,大部分企业甚至都没有,篷车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创新动力不足,市场不开放。行业抄袭成风,很多企业没有技术及外观创新能力,没有研发投入,市场上谁家推出热销车型是,立马就跟风、模仿。而且以此为“特价款”打击竞争对手。大多数企业都不做研发抽入、技术及外观创新。

点评

2017年,中国篷车产业洗牌还在继续,“阵痛”是必经阶段,你躺枪了吗?

庆幸的是,篷车人总在锲而不舍地挖掘着行业与企业的痛点,不断地创新改革,砥砺奋进,追逐着“篷车梦”。

相信洗牌后的市场的竞争效率会更高,行业发展也会更加健康。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更多..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