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

| 把商机网放到桌面上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电动车商机网 » 资讯 » 精英访谈 » 中国出口缅甸摩托,近3成他造的,这个80后有何厉害?

中国出口缅甸摩托,近3成他造的,这个80后有何厉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9  浏览次数:4975

 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让很多游客印象深刻。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缅甸,中国出口该国近3成摩托车来自四川广安邻水的一家企业。精瘦能干,外表憨厚的80后小伙袁志友是怎么从一个初中毕业的蓝领成长为身家数亿的摩托车王国的掌舵者?

 拼命三郎:直面困难化危为机

  1982年出生的袁志友家境贫寒,16岁初中毕业就开始闯世界,在哥哥的资助下去了一个摩托车装配短期培训班学习,3个月后出师的袁志友开始在重庆菜园坝摩配市场私人门市帮人装车卖。

  “上世纪末重庆摩托车行业正是快速发展阶段,在菜园坝,你想要什么牌子,装什么类型的车子,我们都可以给你配。”袁志友说,在报纸上看到一家摩托车厂招发动机维修工的广告后,他去面试,面试的题目就是50分钟内完成发动机拆装,拆气缸盖、取气缸垫、固定螺钉……当他把最后一颗螺丝装上发动机,一看时间,用时47分钟。

  1998年,袁志友进了摩托车厂,年龄小又不善言辞的他,吃了不少苦。因为是计件工资,不论问题大小,每修一个2.5元,他每天只能修几个,挣的钱还养活不了自己。“那时候他每天回到寝室都是大哭一场,总是说坚持不下去了。”哥哥袁志美回忆。

袁志友打造自己的摩托车王国

  袁志友咬牙挺过来了,3个月后,他是全厂技能最好、速度最快的员工,再难的发动机难题在他手上都能修好,月工资也涨到五六千元。

  2002年,袁志友进了公司的国际业务部,负责开拓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市场,“两年时间他就从一句外语都不懂到和当地人熟练交流,工作上完全是拼命三郎,拿不到订单不回来,有一次去泰国消失了三个月,我们都快急疯了,直到他拿到订单回来才放心。”袁志美回忆。

  2006年,24岁的袁志友开始开拓缅甸市场,却被经销商客户骗了,总损失700多万元,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最终封存了经销商的仓库,但遗留下近千辆摩托车。硬着头皮自己去销售摩托车,却让袁志友发现缅甸摩托车市场的潜力,正是这一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经销公司。

  越过山丘,看到的是更美的风景,袁志友也从此走上创业路。

 创新转型:时刻都要学习并要有危机意识

  2010年,袁志友在重庆空港工业园区成立自己的摩托车厂,2012年袁志友将公司整体搬到邻水经开区。

  走进嘉逸皇冠,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技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国梦”等几个大字非常显眼,在技术中心,“融智融才融天下,创业创新创未来”等标语随处可见,一个恒温房间里,一台高精密仪器正在检测零部件的孔径,“这条叫三坐标测量机,可以测量任何一个孔的孔径、相对尺寸等,光这一台就要四五十万元呢。”袁志友表示。

  近3年摩托车市场的利润已从15%下降到5%,但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却不降反增,去年公司整合各技术部门人才成立了技术中心,软硬件的投入超过500万元,占了利润的大头。

袁友志工厂的摩托车整车生产线

  “接下来还要进一步购置设备,引进人才,等我们技术中心完全建成后,将达到省级检测单位标准。”袁志友说。在技术中心的展示中心,嘉逸皇冠近年来推出的新车依次排开,从东南亚国家喜欢的跨背式,再到高档帅气的小越野,琳琅满目,就像一个摩托车博物馆一样。

  目前,嘉逸皇冠年产摩托车30万辆,产品远销缅甸、泰国、南非、伊朗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5亿元,虽然生意越做越顺,袁志友却时刻嗅到危机。“我们要紧跟行业趋势,创新不能有片刻停滞。”袁志友说。

  虽然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还有10年活跃期,但现在已成红海,竞争惨烈,他早就在谋划转型升级,去年底与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四轮电动汽车。“这款外形类似于皮卡的电动汽车充满电后可以跑150公里,很适合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我们现在也在加快获取国内上路上牌资质。”

  嘉逸皇冠已经启动2017下半年在新三板上市的议程,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更多..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扫一扫,有惊喜